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是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關鍵一環,對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9號)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8號)精神,進一步優化全省經濟發展環境,為支撐全省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服務支持,現就加快全省科技服務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科學確定全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目標
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加快發展”的原則,圍繞“兩區一圈一帶”發展戰略規劃和區域產業特色,著力提升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方面的服務能力,以促進科技服務業的社會化、專業化、集群化、國際化發展為目標,以滿足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激發科技服務業內生動力為導向,加強培育科技服務市場主體,加快科技服務模式創新,積極構建服務機構健全、產業鏈條完善、新興業態活躍、產業規模適度、組織形式新穎、投入渠道多元、區域特色突出、布局科學合理的科技服務業體系。
到2015年年末,基本完成全省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布局,培育各類科技服務骨干機構超過800家。到2017年,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創新機制明顯優化,科技金融、知識產權、創業孵化、技術轉移等科技服務鏈條基本完善,培育各類科技服務骨干機構超過1200家,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規模效益顯著提高。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科技服務市場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涌現一批新型科技服務業態,形成一批科技服務產業集群,全省科技服務業產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成為促進科技經濟結合的關鍵環節和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引擎。
二、加快構建具有山東特色的科技服務業新體系
(一)構建資源開放共享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
1.促進公共研發平臺的對外開放。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積極納入國家戰略布局,為區域主導產業提供技術支撐。鼓勵支持以骨干科技服務企業為核心組建山東省科技服務產業聯盟,圍繞創新構建研發平臺鏈條,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全鏈式的集成服務。鼓勵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質檢中心(站)等各類創新平臺向社會開放,實現科技服務資源開放共享,提高科技服務創新的社會化程度。推行企業所屬研發機構法人化、市場化運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2.支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和我省科技型小微企業共享科學儀器設備相關扶持辦法。進一步完善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絡平臺建設,整合全省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加強信息公開。建立健全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激勵、運行管理、績效考核體系。擴大“創新券”優惠政策實施范圍,服務小微企業,形成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長效機制。
3.培育新型公共創新服務業態。發揮省科技信息資源及共享平臺作用,面向社會開展科技情報咨詢、查新檢索、科技信息定制推送等服務。加大科技報告制度實施力度,實現科技成果信息開放共享,為全省科技創新和政府決策提供基礎信息服務。發揮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作用,健全網上技術市場交易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網上網下結合的技術市場服務體系。以國家知識產權局區域專利信息服務(濟南)中心和我省現有的國家級專利專題數據庫為依托,建設山東專利信息大數據基地,搭建區域專利信息服務平臺。鼓勵各商業銀行設立知識產權專營機構,為區域企業、科研機構提供創意與技術交易、知識產權融資等服務。建立濰坊專利導航產業發展試驗區和濟南專利導航技術研究院,擴大煙臺產業導航服務平臺服務范圍,探索建立中外技術標準和專利比較服務平臺,支撐我省專利、標準和技術導航產業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導航支持。籌建青島知識產權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在知識產權服務業、知識產權導航產業、知識產權體制機制創新三大領域先行先試,推動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山東分中心、專利代辦處分理處等一批國家資源向青島集聚。依托“軍轉民”“民參軍”骨干企業,創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面向軍民科技融合開展研發、技術咨詢等綜合服務,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二)構建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
1.創新孵化模式。打造眾創空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全新載體支撐。積極搭建“天使投資+創業導師+專業孵化”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完善鏈條化、專業化、集成化、市場化的孵化體系,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鼓勵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專業化孵化器,以市場化手段促進產業資源、創業資本、高端人才等創新要素和各類服務機構向孵化器聚集,為在孵企業提供高質量創業增值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骨干企業、孵化器引入創客模式,搭建開放的研發平臺,積極培育研發服務外包、合同研發組織、研發眾包等新業態。
2.加強創業輔導。將創業導師工作作為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支持大企業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由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營造大企業與小微企業共同發展的生態環境。充分利用各類專家庫資源,有針對性地篩選技術、財務、法律、金融等各方面專業人才,不斷完善我省創業導師庫。積極整合創業導師資源和小微企業創業需求,搭建網絡化的創業輔導平臺,面向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開放,促進孵化器與創業導師的有效對接。
3.推動創業孵化進高校。支持高校在大學科技園內建立大學生見習基地、大學生創業苗圃,進一步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創業孵化鏈條,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省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計劃將服務績效顯著、大學生創業孵化特色突出的專業孵化器和新升級的國家級孵化器作為支持重點。
4.支持在孵科技型小微企業。定期公布一批省明星科技型小微企業,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省級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參股支持孵化器成立子基金,擴大孵化基金整體規模。將孵化器內的優秀在孵企業納入省級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項目庫,向創投機構重點推介。按照山東省科技型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對符合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條件的在孵企業優先提供政策支持。
(三)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
1.培育多種形式的投資基金。用好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吸引國內外科技創投機構、大型企業和社會資本在我省發起設立或參股已有的投資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設立省級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通過政府出資引導并適當讓利,吸引相關投資機構和社會資本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和科技企業孵化器聚集,支持科技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市、高新區出臺和完善創業投資相關政策,積極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2.建立健全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聯合有條件的市、國家高新區與合作銀行開展科技服務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試點工作,鼓勵銀行加大對輕資產的科技服務企業的資金投放。
3.加強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建設。積極支持在省級以上高新區設立銀行科技型專營支行、科技融資擔保公司、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為科技服務機構開展信貸、擔保等金融服務。
4.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鼓勵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面向科技服務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鼓勵各市、高新區設立相應扶持資金,為科技服務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供擔保、貼息或科技計劃扶持。探索設立全省統一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
5.發揮科技擔保服務功能。依托省科技融資擔保平臺,推行政府、銀行和擔保公司共擔風險的模式,通過信息披露與共享,積極開展同業合作,實行聯合擔保或比例分保等模式,最大限度地滿足科技服務機構的融資增信需求。組織引導科技服務企業建立一定范圍內的聯保互助模式,創建風險共擔的“資金池”聯合擔保業務渠道,提升單個科技服務企業的融資能力。
6.拓寬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服務業企業到區域股權交易市場、三板市場掛牌,或到創業板、中小板、主板以及境外公開市場上市。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發展相關服務平臺和中介機構。支持科技服務業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公司債、企業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債務融資工具。
(四)構建生態化的科技服務產業體系。
1.圍繞產業集群完善科技服務產業鏈條。按照《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魯政辦發〔2015〕4號)要求,依托創新型產業集群,圍繞技術創新鏈條各個環節引進和培育服務機構,形成科技服務協作網絡,健全科技服務產業生態鏈條,實現創新型產業集群與科技服務業產業集群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施山東省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計劃,重點支持一批集聚省內外創新資源、服務當地主導產業發展的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力爭到2017年,在全省建成30個高水平專業公共技術創新和服務平臺,引導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2.圍繞區域發展戰略促進科技服務業差異化發展。在山東半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點培育新型服務模式和服務業態。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搭建科技云服務平臺,統籌各類科技服務資源,開展集成化科技服務。促進工業(產業)研究院、創業咖啡、創客平臺等新型服務組織的集群化發展。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重點支持農業品種權交易、農業技術信息化服務、農業物聯網和大數據、農村電子商務等新型農業科技服務業態發展,促進農業科技服務機構的集群化發展。在西部隆起帶區域,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物流、新能源電池、精細化工等特色產業,促進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等專業科技服務機構的集群化發展。
3.開展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試點工作。依托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各類特色產業基地以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展檢驗檢測認證等科技服務業區域示范和行業示范,強化體制機制創新,爭取納入國家試點,為全省科技服務業發展提供樣板。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魯政發〔2013〕25號),推薦符合條件的科技服務業聚集示范區進入省級現代服務業聚集示范區,積極爭取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的扶持。
三、積極為科技服務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一)切實落實科技服務業各項優惠政策。
1.按照國發〔2014〕49號文件規定,認真落實科技服務業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支出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科技服務企業擴大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范圍等方面稅收優惠政策。
2.認真落實國務院面向全國推廣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業通過股份轉讓代辦系統進行股權融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股權和分紅激勵、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6項中關村試點政策。積極爭取將我省國家高新區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研究推行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激勵、技術發明成果投資收益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并爭取國家授權面向省級高新區開展試點。
3.支持科技服務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對企業符合條件的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發費用可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4.按照國家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收相關規定,認真落實檢驗檢測、研發設計等科技服務平臺相關優惠稅收政策。
5.按照魯政發〔2013〕25號文件規定,認真落實科技服務業用水、用電、用氣、用暖價格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相關優惠政策。
6.對科技服務業企業實行靈活多樣的供地方式,提高科技服務業用地比重。對科技服務業項目用地,屬于國家《劃撥用地目錄》規定范圍的,可以采取劃撥方式供應;對屬于依法應當出讓的土地,可以適當縮短出讓年限,也可以采取租賃方式供應,以降低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投入成本。在工業園區內建設的研發和工業設計等生產性科技服務業項目,可參照執行工業用地政策。鼓勵通過對城鎮低效用地的改造發展科技服務業,利用工業和倉儲用房興辦研發設計、創業孵化、科技信息等科技服務業,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改變用途的,經批準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供應。
7.積極引進國家級科研機構、國內外知名大學、世界500強企業的高層次科技服務業人才,被評為“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的,省人才專項資金及相關科技計劃資金給予扶持并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在子女教育、醫療方面按規定享受有關待遇。
(二)加強對科技服務業的宏觀引導和支持。
1.進一步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科技廳關于支持高新區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2014〕11號),完善相關政策,并將實施范圍推廣至全省。
2.發揮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的杠桿作用,各級服務業主管部門將科技服務業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人才引進培育、平臺建設等列為重點支持范圍。
3.積極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務業發展,將科技類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指導目錄》范圍,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編制政府購買服務計劃,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有關規定組織實施。對暫不能實現有效競爭的科技服務領域,采取大額項目分包、新增項目另授等措施,有針對性地培育扶持一批科技類服務機構。
4.支持各類投資機構面向科技服務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開展金融服務,省級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對投資種子期企業的子基金,引導基金可將其應享有基金增值收益的50%讓渡給其他社會出資人;對投資初創期企業的子基金,引導基金可將其應享有基金增值收益的25%讓渡給其他社會出資人。
5.省級服務業創新團隊等各類人才計劃將科技服務業人才作為支持的重點,形成逐級培養、梯次發展的人才成長路徑。
6.將科技服務業人才列入省政府獎勵服務業發展和行業推動有突出貢獻科技專業人才范圍內。
7.開展創業導師績效評價,培育形成一批知識層面廣、創業經驗豐富、輔導績效顯著的創業導師隊伍,形成“聯絡員+輔導員+創業導師”的創業輔導體系。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對創業導師給予工作補貼。
四、培育形成有利于科技服務業發展的社會氛圍
(一)加強對科技服務業發展的統籌和組織。
建立由科技、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教育、財政、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統計、工商、質監、金融等部門組成的協同推進機制,協調解決科技服務業改革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問題,實現資源的優勢集成和政策的配套聯動。各級政府要把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納入“十三五”規劃,細化政策措施,強化配套銜接,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完善統計調查和考核評價機制。
依據國家科技服務業分類標準和指標體系,統計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建立完善科技服務業統計報表制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組織實施。把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成效納入科技進步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本地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作為衡量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強化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工作導向。
(三)不斷優化科技服務業市場環境。
支持具備條件的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檢驗檢測認證等機構與行政部門脫鉤、轉企改制,培育一批科技服務骨干企業,提升科技服務市場化水平。科技服務業事業單位整體改制為公司制企業,原單位經財政部門或其授權部門批準后的國有資產可以計入公司注冊資本。允許科技服務業企業的服務產品、商業模式創意方案和其他可評估、可轉讓的無形資產折算為企業股份。加強科技服務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向社會公開的企業信用公示和查詢平臺,強化“黑名單”數據和執法辦案數據的管理與應用,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四)積極營造科技服務業發展良好環境。
圍繞國家和省市出臺的鼓勵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高校院所、科技服務企業的宣講培訓,并定期組織金融、管理等領域國內高水平專家對科技服務機構高層管理人員開展培訓。省科技部門要定期組織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對典型科技服務機構及產生重大影響的科技服務成果和案例進行全方位宣傳,在全社會營造有利于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魯政發〔2015〕13號)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15年6月2日
Copyright © 2020 澳门银银河官方网8228自動化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v | 魯ICP備2020046189號-1
技術支持:中聯星空